全国

中国首例本土人体冷冻完成,死亡真的能“暂停”吗?

秦海璐 2017-09-11 10:00:04  阅读:4834
7.8

  每当看到前往外星球移民的科幻大片,都会出现一个镜头:人们进入冷冻睡眠仓,调节成睡眠模式,一觉醒来时,已经身在外星球了。今后,这样的科幻大片获将变为现实。13日,记者在中国人体低温保存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已完成首例整体人体低温保存,该项目由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完成。

  据介绍,参与到此次首例整体人体低温保存的志愿者是展女士。2015年5月,年仅47岁的她被确诊为左肺上叶肺癌晚期并多发淋巴结及右肾上腺转移。2017年3月,按照展女士的意愿,家人带她前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东院区临终关怀病房,在住进临终关怀病房前,她向丈夫转达了一个心愿:捐献自己的遗体用于科学研究。在住院的1个月时间里,她的丈夫了解到了一项“人体冷冻”技术,在与家人一起认真考虑过后,他联系到了能够提供该项技术的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2017年5月8日,在主治医生按照法定程序宣布临床死亡后,展女士接受了人体低温保存。到5月10日傍晚,展女士的身体被转移到一个充满液氮、可稳定维持在零下196℃的特制液氮容器中。

  据了解,展女士并非中国人体低温保存第一人。早在2015年5月份,重庆女作家杜虹就进行了人体冷冻保存,只不过,杜虹仅保留了头部,而展女士的整个身体都被进行了低温保存。

  值得注意的是,为杜虹实现头部低温保存的核心人物是时任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临床响应中心主任的阿伦·德雷克。目前,阿伦.德雷克是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人体低温保存专家,山东省“引领齐鲁”海外特聘专家,也是为展女士进行人体冷冻技术的专家。2015年1月份阿伦·德雷克完成了亚洲首例-泰国2岁女童马瑟琳的人体冷冻手术,同年5月下旬,阿伦·德雷克及其团队在北京实施完成重庆女作家杜虹的人体冷冻手术。

  据了解,人体低温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医学科学研究。或许,将来有一天,科学技术进步了,死去的人能够通过复苏、移植等方式被“复活”。中国首例整体人体低温保存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是继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美国人体冷冻机构,俄罗斯人体冷冻公司又一家可以独立完成人体低温保存的科研机构。

  全球300多"冷冻人"尚无复苏先例面临伦理和医学难题

  目前人体低温保存仍属科学研究,在国内并没有相关的标准来明确低温保存是否成功。

  对低温保存过程可能存在诸如创伤、是否能成功保存的风险,桂先生说,已经了解到过程中会有风险,如果未来出现了最坏的结果,真的保存失败,他们也考虑过再把遗体取回火化。

  “对未来的科技我还是有信心,复温和治疗只是愿景和想象,寄希望于将来的人。”在希望之中,桂先生对未来也会有担心。

  “虽然只是想象,但是我也想象过未来的场景。如果真的可以复活,复活之后也是个问题,一个是疾病能不能得到治疗,被冷冻之后到复活期间的她是没有记忆的,复活了之后怎么面对未来的世界,仔细想想也会怕。”桂先生说,如果医学允许,他希望自己未来能被冷冻,能与妻子一同复活。

  虽然中国刚实现零的突破,对第一位人体进行了低温保存,但世界上已有300多人加入到冷冻计划中。1967年,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詹姆士·贝德福德因肺癌去世后,首次使用人体冷冻技术贮存遗体。但据专家介绍,至今仍没有冷冻人进行复苏。

  据了解,现在组织和细胞上的冷冻和复苏已经实现,但对冷冻的人体进行复苏,涉及温度的精准控制和尺度问题。“现在可以冷冻一个胚胎、手指、卵巢组织或者皮肤等,可是人体的植入量是很大的。”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介绍,对于这种困难,很多医学院想用现代物理学来解决。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相信,在临床死亡后理论上最大限度保存大脑的机能,未来人体复温复苏后,可以通过相关的DNA修复、干细胞等技术进行人体的修复,实现复活。但真正进行复活仍可能带来伦理问题。“比如一旦人低温保存后实现了复苏和复活,那么这个技术很可能会引来巨大的商业投资,未来生命的延续是否会是有钱人或者有权力的人优先,这都是问题。”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更多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