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相比里约,莫斯科奥运会才是俄罗斯心头永远的痛,究竟为何?

孔燕松 2017-09-02 00:08:23  阅读:6059
7.8

文/格瓦拉同志

里约奥运会还未正式开幕,俄罗斯便摊上“大事”,因为在体育界“系统性”的使用兴奋剂事件的曝光,其田径代表团被全员禁止参加奥运会,举重、游泳等项目也成了“重灾区”。不仅如此,美欧国家抱着“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原则,强烈呼吁对所有俄运动员实行禁赛。不过,国际奥委会有好生之德,不愿意一棍子打死,将是否对俄运动员禁赛的决定权下放给各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也算是为它留了几条生路。

不过,就是对于这样的幸事,“硬汉”普京也是喋喋不休,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不停地抱怨称这属于美欧借乌克兰问题对俄实行政治迫害,活脱一个深宫怨妇,好一副无耻的表情...

国际奥委会确实提倡“体育归体育”的理念,反对政治介入赛事,但这条原则太过于理想化,很难真正落地,总会被一些不讲道义的国家所蓄意破坏。比如,“重大国际赛事期间停战”的国际共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便遭到俄罗斯赤裸裸的践踏,后者在开幕式当天对格鲁吉亚不宣而战,强占对方的南奥塞梯,举世闻之哗然。

其实,俄罗斯诸如此般劣迹不一而足,遭到国际社会的惩罚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从奥运会历史来看,本届只是对部分俄运动员实行禁赛,还算是手下留情,而更大的惩罚则来自于他们作为东道主举办的奥运会,遭到国际社会的大规模抵制,让俄国人出尽了洋相。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的缘起,还是来自一场典型的俄式侵略战争。

1979年9月14日,西亚国家阿富汗发生政变,政府“二把手”阿明做掉了极端亲苏派“老大”塔拉基,自己取而代之。上台后的阿明尽管口头上仍宣称亲苏路线,背地里却大搞清洗亲苏派分子的活动,这让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大为恼火,在威逼利诱无果的情况下,决定从肉体上消灭阿明。当年12月27日晚,苏军突袭阿明的官邸,把这个“异己”分子用乱枪打成了“筛子”。

消灭阿明后,勃列日涅夫随即扶植卡尔迈勒傀儡政权,并派重兵留守,再次牢牢地控制住阿富汗。苏联对一个主权国家赤裸裸的侵略,引起世界哗然,国际公议强烈要求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不过,本着“心比铁石坚,脸比城墙厚”的心态和“要么干翻我,否则免谈”的处事原则,苏联对此嗤之以鼻,根本没把国际公议当回事,依旧我行我素。

为了惩罚苏联,美国除了采取资助阿富汗抵抗势力的政策,还号召国际社会对即将到来的莫斯科奥运会实行普遍抵制,立时应者如云。最终,在当时国际奥委会已承认的147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中,参赛的仅有80个,大都是苏东集团和第三世界国家,而公开抵制或拒绝参加有67个。但凡爱惜羽毛,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均拒绝参加,中国自然也在其中。

即使在参赛的国家中,也有很多国家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抗议。其中,有16支队伍在入场式上拒绝打出国旗,以奥运会五环旗代替,而新西兰代表团更是打出一面黑色的五环旗!另外还有10支队伍只有旗手一名,运动员拒绝出场。在本次奥运会期间,参赛的全体运动员为5179人,而负责报道的记者却有5615人,也是历届奥运会少有的尴尬记录。

1980年7月19日,第22届夏季奥运会在莫斯科尴尬开幕,整个赛事期间几乎成了苏东集团的“独舞”。在历时15天的赛事期间,苏联“理所当然”的占据奖牌榜首位,共获得80枚金牌、69枚银牌、46枚铜牌,东德和保加利亚紧随其次,而苏联和东德两国所获金牌数占总数的2/3,以至于有舆论称本届奥运会的金牌贬值50%!

在抵制奥运会的一方,为安慰不能参赛的选手,也采取过一些措施。比如,美国奥委会决定颁给每位选手一枚纪念性金牌,而卡特总统还特邀这届奥运会代表团全体成员到白宫作客,也算是一种精神上的补偿了。

莫斯科奥运会从尴尬中开幕,同样也在尴尬中结束,成为奥会上历史上的一个笑柄和反面教材。苏联既然在奥运会这个国际舞台丢尽脸面,自然很想在同样的场合出一口“恶气”,随即号召国际社会对4年后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实行抵制。只可惜失道寡助、应者寥寥,最终参加抵制和因故未参加的国家和地区只有19个,都是苏东集团和属于亲苏派的亚非国家,甚至连苏联的“铁粉”罗马尼亚都选择参赛,让“老大哥”颜面扫地,也是尴尬透顶。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更多资讯+热门资讯